当前位置:党委宣传部>> 理论学习
【理响中国】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人:朱昱函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4/4/29 9:13:13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实施,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的重要部署,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志愿服务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志愿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人民的召唤,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二是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到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遇到的重大问题中,贡献智慧力量。例如,志愿服务在应对老龄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老龄服务活动,同时给老年人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在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在虚拟空间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发展将人们置于现实和虚拟空间之中。解决好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鸿沟、信息偏差需要志愿者参与,特别是需要吸引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志愿者参与。

    志愿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其中诚实、承担责任是最普遍的、最广泛的、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必须从基本的社会价值出发进行道德选择,是出于自身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而得到认同和赞许的关键,则在于一个人是否有美德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的重要途径。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强调和坚持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我们社会固有的价值,重视确立和巩固这种价值,确立和巩固民族的精神支柱,展示社会文明,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

    志愿服务机制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弘扬志愿精神的意义在于,通过志愿精神的弘扬,提升社会建设的内涵,推动经济和社会齐头并进发展。志愿服务激发的社会活力不仅在于个体的贡献,也在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志愿机制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激励人们不为报酬资源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贡献给他人;第二,建立和完善这个机制,动员更多的资源参与社会进步事业。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相互满足,同时又相互互动,最终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整体的社会会因为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更加团结合作,成为理想意义上的共同体,这正是志愿服务机制的应有之义。

    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现代社会文明。进一步说,社会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结合并在个体、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它展示为人们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等,以及具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模式,社会文明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现代社会文明是在现代化基础上的更高程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表现为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的城乡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加强的公民道德建设和书香社会建设,还表现为通过发扬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是新时代提升全社会的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课题之一。

    志愿者通过日常参与使社会充满爱心、活力和激情。文明的社会是利他的社会,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志愿服务,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热情,奉献给自己身边的人,使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帮助,使社会充满爱心、活力和激情。每一个社会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在支撑着,当这些价值体系通过人们日常生活表现出来时,其影响是深远且不易觉察的,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心里,不自觉地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中。中国式现代化将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形成更加合理的利益格局,不断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社会空间。社会空间越广阔,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自觉,越来越直接,越来越贴近生活,社会也就越具有人性化,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文明的社会要求单个的社会成员讲诚信和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鼓励、支持、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志愿服务便是承载这种公共事务的社会活动形式之一。

    我国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文化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文化基因不断传承发展。20世纪60年代,我们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志愿服务聚焦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比如,聚焦社会救助、下岗失业,残疾人服务等。再到后来,志愿者关注和介入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使志愿服务事业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民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应急救援,倾力保障重大赛会和重要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不懈努力,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传承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表达形式。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加强党对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强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党对志愿服务体系的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志愿服务领导体系;二是要加强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百姓民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三是要加强组织引领,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骨干队伍,通过社区居民中的党员、群众活动团队带头人等培育志愿组织,带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社会事务。

    努力使志愿服务更好衔接和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的全面发展意义的高度重视。要把未来我们的志愿服务发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衔接起来,紧紧围绕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对志愿服务事业谋篇布局,使其深度融入国家大局,融入现代化建设,使志愿服务活动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丰富多彩的想象场景,在具体实践中走得更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不断把志愿服务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生活是价值观的载体,价值观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有理想、信仰的社会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以人际交往为核心,以精神满足为目的。必须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友好的社会氛围,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习惯,使志愿精神成为一种共同价值。一是倡导奉献精神、社会服务精神和服务于贡献人类福祉的精神,鼓励参与积极有意义的社会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评价机制,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公共事务热情。三是重新定义成就,要消除仅仅视经济成功和财富多寡来评价个人和群体的成就观,拓展生活中的“好”的涵义。

    总之,《意见》的公布实施是我们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现代社会文明程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学习好落实好《意见》,深刻领会和把握其要义,把《意见》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丁元竹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0371)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